Views: 2131
|
Replies:0
|
失败者希拉里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Tag:
希拉里
|
OP
11/04/2017
「我没有想过我会输。克林顿、奥巴马都没有想过我会输。」 2017年9月,希拉里·克林顿在推出自己的新书《发生了什么》(What happened)时,首次谈到了10个月前那场全球瞩目的美国总统竞选。 2016年11月9日凌晨,美国纽约,希拉里发表演讲承认败选后走下讲台。 从此之后,她与总统宝座,彻底挥手告别。 大选失败后,希拉里补看了之前不可能有时间看的美剧,包括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的《傲骨贤妻》和《国务卿女士》。这些现实题材的美剧,串连着她过往的从政经历。她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任第一夫人,都做得更多—女参议员、女国务卿、女总统候选人—再也找不出第二位第一夫人,像她这样,延续着如此长盛的政治生命力。 作为政治女性,她一路奋斗的故事,足够精彩,也足够悲剧。 而她自己借着新书出版,一再对外界强调,「这不是故事的结尾。」 文|王衍 发生了什么 上任半年多,世界看着特朗普忙乱成一团。 也许有人会忍不住问,现在坐在椭圆总统办公室的,如果是希拉里,情况也会是这样吗? 抱歉,历史不能假设。但现实让有些人不甘。 「我没有想过我会输。克林顿、奥巴马都没有想过我会输。」 2017年9月中旬,希拉里在推出自己的新书《发生了什么》(What happened)时,首次谈到去年那场全球瞩目的美国总统竞选,说到此处,她忍不住哽咽。 2017年9月12日,美国纽约,希拉里·克林顿签售自己的新书《发生了什么》。 2016年11月8日夜晚,大选结果刚刚公布后,那个一路气宇轩昂的希拉里不见踪影,而全国超过6000多万的支持者,有不少已经哭成一团。 直到第二天她再次登台,人们眼前看到的,又是那个成熟老练的女政客,以惯有的优雅和稳重,用40多分钟演讲,感谢所有人。 比起她的丈夫克林顿在1974年州竞选失败后,马上情绪失控且不能见人的反应,这个两度在全世界面前输掉总统竞选的女人(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希拉里败给了贝拉克·奥巴马),表现得清醒而镇定,她一路下台,脸上带着笑容,拥抱挂着眼泪的团队成员和支持者们。 从政多年,她早已形成了对外强大的自我克制,「此刻我的工作是,对所有人保持微笑和强大,显示美国人的生活在继续,我们的国家也会挺过去。」 现场安抚结束后,她让高级团队回到纽约布鲁克林的总部,安抚4000多名竞选团队工作人员。而自己和丈夫上车,准备回家。 车门关闭的刹那,喧嚣、哭声、安慰,一切都被挡在外面。 空气终于有点恢复到像那天阴雨夜晚该有的样子,冰冷、潮湿且凝重。车厢里,丈夫克林顿坐在她旁边,不断地重复着从早上开始一直说的话,「我很为你感到骄傲。」以及「演讲很棒,历史会铭记它。」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她只想快点到家,换上舒服衣服,哦,还有,「也许再也不要接任何电话了。」 到家之后的第一天,劳累而空虚,两条宠物狗,跟着她在不同的房间里转来转去,持续了好多天的选票推算结果,在她脑海里还在像码表一样更新着。好多次,她打开电视,但又马上关上。 直到晚饭后,1岁的小外孙的Facetime打过来,家里的情绪才轻快了些。那一晚,希拉里早早地上了床,「一觉睡到了天亮」。 有人问过希拉里:你是怎么下床的? 她没有正面回答,但她承认好多次,自己只是想把头埋在枕头里,大声尖叫。 在《发生了什么》中她记述着,情绪只主导了两天时间。第三天,她就重新开启社交,回复了N个电话、邮件、短信,并开始在Facebook上发消息。「我知道与世隔绝是不健康的方式,其实我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朋友。」 而且她写信并致电与她一起紧张准备了3年,跑遍全国拉选票的浩浩荡荡4000人竞选团队。 团队成员继续用她竞选时的口号回复她:「女性的力量!」「强大而团结!」「恨特朗普!」最后不少人说,「请不要放弃!」 成千上万的安慰信息从全国各地以各种方式涌过来。而女儿切尔西则劝导她要接受外界的帮助,而不是拒绝——不少人推荐在美国非常流行的精神用药阿普唑仓(Xanax)和治疗师。 考虑再三,希拉里最终选择了:跟着老师做「深呼吸」的瑜伽课;喝一些夏敦埃白葡萄酒(Chardonnay);去拥抱大自然。 2016年11月16日,美国华盛顿,希拉里在儿童保护基金会活动上发表演讲,这是她发表败选演说后首次在公开场合演讲。 冬天里天寒地冻,克林顿在希拉里最失意的此刻,牵着她的手,多少次在自家不远的植物园散心。哪怕是此刻,她的追问也未停止,「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输了?当初怎么做会更好?现在美国会怎样?」 她曾一次次地踢路边的标示牌。 可还没找到答案,2017年就来了。 1月,美国东海岸风雪交加,特朗普的正式就职仪式,一天天临近。按照惯例,前总统夫妇会一起参加新总统的就职典礼,一起见证这个权力交接的历史时刻。 这也将是她败选后的对外首秀。参不参加,希拉里纠结了好几个星期。她给奥巴马一家、布什家族、卡特一家——这些站在她这边的前总统们挨个打电话,听他们的意见。 因为,特朗普——这个纽约地产商,从来就没有入过这位美国精英女性的眼——多年前当自己还是纽约参议员时,还受邀参加过他的二婚婚礼;2008年她和奥巴马PK时,这个玉米丝发型、说话嗓子总是紧绷但总是口出狂言的商人,还说过她当美国总统最合适不过;2015年,特朗普宣布竞选总统,她和很多人一样,都觉得是个笑话。 可是回到现实中,所有人都看到——新闻画面里,希拉里挽着克林顿,微笑列席。 但是她真实的心境是什么样呢? 「除了在这儿,我现在在哪儿都好。也许巴厘岛?嗯,巴厘岛挺好。」在司仪宣布克林顿夫妇出场前,希拉里正在后台展开想象,并大口深呼吸。 「如果是我站在那儿,我会说什么呢?」希拉里在《发生了什么》中写,「一定是找很多更相称的词儿吧,反复练习成千上百遍,直到登台的最后一刻,我的台词官才敲定最后的演讲版本。我会描绘国家重新团结,共享机会和繁荣的图景。」 在美国国会大厦西侧,唐纳德·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希拉里·克林顿与丈夫比尔·克林顿出现在总统就职典礼上,两人面带微笑,希拉里更是一脸无恙地向公众挥手。这是她败选后的对外首秀。其实,关于到底参不参加,希拉里纠结了好几个星期。她还给奥巴马一家、布什家族、卡特一家——这些站在她这边的前总统们挨个打电话,听他们意见。 精英的肥皂泡 大选失败后,希拉里补看了之前不可能有时间看的美剧,这些都是平日里克林顿在电视上保存下来的,包括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的《傲骨贤妻》(The good wife)和《国务卿女士》(Madam Secretary),还有时政题材的《警察世家》(Blue Bloods)《海军罪案调查处:洛杉矶》(NCIS: Los Angeles)。 这些现实题材的美剧,串连着她过往的从政经历: 1998年,「莱温斯基性丑闻」,对外她和丈夫始终站在一起;1998年「莱温斯基性丑闻」结束了克林顿的总统生涯,与此同时,也将作为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在全世界面前推到了最尴尬而羞辱的境地。她曾经在家里把女儿切尔西带到一边,让克林顿自己冷静一下。最后,她选择在公开场合,与丈夫站在一起。在后来希拉里参与总统竞选时,克林顿也对媒体说:「那时候她帮助了我,这一次也该是我帮助她。」 2000年,作为第一个参与政治选举的第一夫人(第一夫人的职位在2001年结束),她成功当选为美国第一个纽约女性参议员,正式开启了主动的从政生涯; 2000年,希拉里搬迁到纽约并当选美国参议院议员,成为第一位获得公职的第一夫人和纽约州第一位女性参议员。 她的竞选策略和丈夫比尔·克林顿相似,即以满足选民的实际物质利益为主要手段,同时更加偏重于健康、儿童、社区等妇女关心的话题。就任参议员以来,希拉里一面维持自由派选民的支持,一面在争夺中间派的选票上面颇费苦心,包括投票支持伊拉克战争。 2008年PK奥巴马总统大选失败,但被任命为国务卿,掌管美国外交大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国务卿;2012年卸任,并在次年开始组建团队,为下一轮总统竞选进行最后奋力一搏。 在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大学,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和对手奥巴马在民主党竞选辩论赛上,相背而坐。最后令人吃惊的是,不被人看好的奥巴马突出重围,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不过,他当选后任命希拉里为国务卿,掌管美国外交事务,从此希拉里成为了美国第二位女国务卿,这为她熟悉美国政务,以及日后再次参加总统竞选,增加了新的筹码。 从入住白宫的90年代起,近30年,希拉里的生活就被一群专业人员包围着——管家、助手、美发师、服装师、公务员、军官、律师、商人、政客、基金会、智库、媒体、保安……一系列各行各业的人中龙凤或行业顶尖人士。 台词官仅仅只是为了竞选而特聘的职位,而为了最后一次的角逐总统宝座,她更是专门从奥巴马的团队把能工巧匠们都挖过来。连奥巴马夫妇也亲自为她拉选票。 2015年4月,希拉里正式对外宣布开启第二次总统竞选。此时她和已经共事4年的奥巴马,再次携手在同一条船上。奥巴马对希拉里的建议是:不要只是拼命工作,而是要聪明地工作。作为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不能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希拉里的支持,但是他的夫人米歇尔多次为希拉里登台拉选票。 从2008年输给奥巴马到她2012年结束国务卿,她在《发生了什么》一书中说卸任时反复犹豫,到底要不要继续竞选。 但当高级竞选团队拿着一堆竞选数据和民意调查找到她,分析过后,大家都隐约得出一个自信的结论——只要这次好好把互联网和数据竞选这种技术性问题注意好,第一位女总统还会远吗? 20多年的从政经验、曾经在多个历史时刻和总统们共谋美国未来、熟混美国顶层政商圈和媒体,亲身走访过近200个国家——在这些历史资本和技术保障面前,她义无反顾,2013年开始投身到第二次总统竞选当中。 3年准备竞选的时间里,如果不在天上飞,那希拉里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6点钟起床,有时多赖床几分钟。 查阅邮件,阅读基督教致礼,用几分钟做当日计划。 吃早餐(黑咖啡和大杯水必备),同时阅读管家做好的新闻简报。 瑜伽或其他简易健身运动。 专人化妆更衣。 开始工作(包括与团队演讲练习、参加各类活动和演说、接受媒体采访、乘飞机全国出差等)。 不知道几点结束工作。 就寝前给克林顿通一下电话。 相比丈夫克林顿「夜里的猫头鹰」,她把自己比做「早起的鸟儿」。尽管「夜里的猫头鹰」曾经提醒过她,「你可能会输掉」。 而希拉里自己也没有排除这种可能。 她在《发生了什么》中说,如果会输,那么也可能是:「美国大众的『克林顿疲倦症』——自从90年代丈夫当选美国总统后,全家的『克林顿』名号就不曾在大众视野中消失过。」以及,「女性身份。」——毕竟这是在开创美国历史上的从无到有。 可现实的复杂性,乃至历史的潮流,都远远超出她的预料和把控。 希拉里在9月的多个采访中承认,竞选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于她自己,她出书的原因不仅是梳理和反思自己,更是致谢她的团队。 书中她说自己,「已经试着去从错误中学习,因为自己吸取的失败教训,决定着如何处理民主机制以及在未来如何保护它,也决定着民众可以开始弥合分裂。」 而对错误的反思,甚至是对民主制度的警醒,是英国《经济学人》认为的她新书最重要的价值。 「我知道这对很多人接受并不容易,尤其是从我这里(接受)。」的确,大半年过去了,好多人都还没缓过神来。在特朗普大女儿伊万卡口中那个「太棒了」的首都华盛顿,民调显示有超过90%的民众,并不喜欢目前的美国总统。 与其关心特朗普在干什么,很多人更愿意看看新闻上说退休的奥巴马在干什么。而一些小商品店里的T恤上印着:「别灰心,4年很快就会过去」。 但这只是美国东海岸发达城市的一瞥而已。尽管特朗普上台后的民调支持率在一路下滑,但是那些中西部贫穷省份的特朗普粉丝们疯狂而热烈的支持,与冷淡的华盛顿,可谓冰火两重天。 一场崩盘的合谋 包括希拉里在内的很多人,把这次失败的直接原因,归咎于邮件门和FBI审查门等竞选期间横空飞来的丑闻。 然而真真正正打败希拉里的,是那些意外丑闻吗? 其实在过去半个世纪的美国总统竞选中,几乎每个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期间,都被媒体曝出或多或少的丑闻。可以说,缠身丑闻是政治人物必趟的浑水。 在希拉里竞选期间,邮件门、FBI调查门等丑闻,确实杀伤力不小。前者让人惊叹这位政客老手对制度的越界,后者则让人彻底了然了她对权力的操纵。 而维基解密对她讨好华尔街的演讲内容的曝光,将希拉里一路从中产阶级努力奋斗成最高权力竞逐者的高大形象拉下来,降级为一个「虚伪的平民主义者」。 这正是因为从政经历丰富,与整个精英阶层太熟络所发酵出的负面效果。人们一边追踪维基解密不断扔出来的惊人「剧情」,一边疑问着: 从白宫,到最高法院、华尔街,再到联邦调查局,最高权力机构中,还有谁不能被希拉里搞定呢? 在不少普通民众看来,如此精英的权力勾结,不仅反映出民主党的腐败,更直接挑战了美国「限制总统权力」的民主制度。 上世纪70年代的尼克松和90年代的克林顿,正是因为政治丑闻和性丑闻而下台。当年的主流媒体热血沸腾地挥舞着第四权力,行使着舆论监督的职责;而现在,他们却沦落为与准第一权力合谋。 进入21世纪,尽管很多伊拉克战争报道被「爱国主义」的口号绑架,但是随后也有很多从业者,进行报道客观性以及职业操守的反思。 但像现在这样,还未出竞选结果,《新闻周刊》就已经整本印刷出希拉里胜利的做法,恐怕会让早年主流媒体的老主编们,直接从凳子上跳起来。 2016年10月,维基解密爆出希拉里竞选团队与CNN、NBC、CBS等多达16个主流媒体之间暧昧的往来邮件。当时在喧嚣的竞选路上,整个竞选大机器轰隆隆地向前开动,谁都没法停下来。而且,错误越是被激烈的潮流裹挟着,就越会被扭曲得夸张。 在竞选最尾声的3场电视直播辩论中,来自CNN和ABC的两位主持人彻底失去了公正。 在特朗普发表攻击希拉里的言论时,ABC主持人不顾辩论流程,马上打断其发言,对其发问另一个来自网络的问题,而CNN主持人则紧紧地控制着发言时间。 然而,精英们的肥皂泡不断吹大,再吹大,却没有制造出他们侥幸期待的效果——最后双方并没有爆出精彩绚烂的烟花,反而是一场崩盘的空幻。随着被包装对象的选举彻底告败,在这个毁灭性的现实面前,共谋者也一起名誉扫地。 如今希拉里用半年时间反思自己,那么主流媒体们呢? 现在,在聚光灯面前,希拉里面对着和自己熟络的新闻主播们,讲述着自己如何痛苦地撰写完这本书——CNN、NBC、ABC,还有Stephen秀,没有一个落下。 2017年2月16日,美国纽约,希拉里和Vogue杂志美国版主编安娜·温图尔一起参加活动。 潮水已然变向 希拉里的政坛高起点,起始于1990年代初。 1993年,作为总统夫人,她陪同在丈夫克林顿身边。那时希拉里眼前的美国,刚刚打败了苏联不久,成为主掌全球的霸主,一片星光璀璨。 民主党中左力量在美国政坛翻身铺开。 她在克林顿身边,看着贤能之士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为美国推动全球化出谋划策。而每一次外出访问,她则亲眼见证着,美国式民主必胜的价值观,在中东、亚洲、欧洲、非洲,一个又一个地区推广开来,并生根发芽。 同时,在她和丈夫身后跟随的各大美国企业和财团,正浩浩荡荡地在全球建立其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商业巨头。 相比历史上带领美国转危为安的前任总统们,与其说是克林顿带领美国前进,不如说是他幸运地搭上了历史列车中兴盛的一节车厢。 但对于希拉里,这个起点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如果没有第一夫人的光环,恐怕她没有那么顺利(几乎是全票通过)当选纽约第一位女性参议员,也许也没有再后来2008年的总统竞选。 当年输给奥巴马时,希拉里说她哭了。 互联网、数据和选民,对手使用的竞选杀手锏,让一路精英路线的她大开眼界。像很多人一样,她认为这是奥巴马聪明地利用技术优势,偶然的胜利。 而美国金融危机、反恐失利、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衰落的时代大背景,希拉里却很少把它们和竞选失败相联系。更何况,她当选国务卿之后,还在积极为保全美国的霸主地位,东奔西跑,鞠躬尽瘁。 上一次的总统竞选,在精英的惯性面前,毫无从政经验的特朗普确实像是个笑话,这让更多人对希拉里的所向披靡深信不疑。希拉里强势性的浓墨重彩,以及竞选期间喧闹鼎沸的狂热,也厚厚地暂时性地盖过了美国贫富差距拉大、中产阶级萎缩等经济衰退的事实。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经济账本,像滴在水里的墨汁,把生活里最露骨的不安全感,富有张力性地晕染开来。如此现实之中,谁能够真正无视那些精英串通的黑暗面呢? 如果说,第一次希拉里竞选失败,纯属偶然,那么,第二次也是偶然吗? 有一种解释说,历史的潮水已经悄然变向,只是一些人还在刻舟求剑。希拉里,正是那个人。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出席竞选集会,希拉里的丈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女儿切尔西亮相支持,Lady Gaga和乔恩·邦·乔维站台助阵。这是竞选的最高潮阶段,团队服装师特意为希拉里挑选了全身正红色服装,以渲染气氛,并迎接最后的结果。 女人与政治 在希拉里家里,挂着这样一句话:做女人很难,你得像男人一样思考,像淑女一样行动,像马一样(不停地)工作。 如果要书写一份希拉里详细的工作履历的话,恐怕是一个非常费力、费时的活——基层社区服务、妇女权力运动、儿童权益保护、慈善活动、律师、第一夫人,这些积极上进的女性职业角色,她都做了。 她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任第一夫人,都做得更多——女参议员、女国务卿、女总统候选人——再也找不出第二位第一夫人,像她这样,延续着如此长盛的政治生命力,就连美国历史上威望颇高的罗斯福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和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肯尼迪都无法匹敌。 作为政治女性,她一路的奋斗故事必然会被写入历史。不用说电视剧,未来以她的一生为题材的电影,也一定是导演们争相抢拍的好故事。 现实中,她的身上集中了来自女性的两极化反应——那些支持和喜欢她的女性,把她看作自己拼搏事业的偶像,毫无保留地支持她;而那些反对她的女性(在竞选中,她失掉了很多白人女性的支持票),却认为她太像男人,已经失掉了女性的本真,反而对她颇为反感。 在如今世界中,细数手握第一权力的女性,其实已经并不少。尤其是在欧洲,在很多人看来,女性从政是对男性主导下世界的修复和救赎。 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成功连任4届;英国首相特蕾莎(Theresa Mary),在英国退欧风波中,扛起危机的大旗。 而在拉美,前巴西女总统罗塞夫(Dilma Rousseff)2016年安度政治风波,智力女总统切莱特(Verónica Michelle Bachelet Jeria)完成两届连任;在文化相对保守的亚洲,尽管政坛总是出乱子,但是也有前韩国总统朴槿惠、前泰国总理英拉、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甚至在男女最不平等的非洲,也已经有了第一位女总统,利比亚女总统艾伦(Ellen Johnson Sirleaf )。 没有人明确地知道,「第二性」应该如何在「第一性」的世界里合理地自处,追求何种意义上的平等,甚至领导两者。更没有人知道,女性从政坛退下来,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是继续发挥公共影响力?还是回归家庭,看孩子做瑜伽? 在希拉里宅在家里的日子,有不少女性给她写信,安慰她学学做菜,过过做祖母的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但是这不是她的选择。 特朗普正式上任没几天,在美国东部的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发生了反对特朗普的妇女大游行。希拉里早就听到消息,尽管她宅在家里,还是时不时地看电视新闻。如果看到特朗普发表一些她不认可的言论,她会马上对着电视机大骂,「我在担心着国家。」 2017年3月8日妇女节,她参加了「国际女性论坛」活动,其间主持人问到她对于朝鲜问题和叙利亚问题的看法,她眼中马上散发出精神抖擞的光芒,侃侃而谈。 希拉里已经70岁了。 很明显,也很残酷的是——那辆装着总统宝座的火车,已经从她面前彻底开走了。所有人都知道,她为登上这列火车,努力了将近8年,甚至是更长时间。 也许她得站在原地,花点时间,先醒一醒。不过好在,她不打算只是瘫在原地。 借着新书出版,她一再对外界强调,「这不是故事的结尾」。尽管已经对外公布,不再参加总统选举,但是在书的最后她说,「继续出发」。 2017年5月26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希拉里出席韦尔斯利学院的毕业典礼,希拉里于1969年毕业于韦尔斯利学院。 (特别鸣谢: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