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9日,纽约/NEW YORK 

我一直想写一篇感谢我们群友的文章,却一直无从入手,也有点抗拒:这声梁挺梁的事应该是大家自己的事,你们不去争取,谁会给你们更多利益。大家关注自己的事,用得着谢吗?

直到昨天,我一路拎着沉甸甸的二千来封群友义工们收集到的 Petetion Letters 时,才觉得这个感谢是必须的,可能也给得迟了。

昨天一早,来到法拉盛时,即刻致电朱老师,说已经车到楼下。因为是拥挤狭窄的双向车道,所以双泊格外困难。一再催促朱老师快点,终于见到朱老师缓缓下来的身影,拖着推车,喘着嘘嘘的粗气,轻声对我说:叫你提前十五分钟,我可以为你准备一个车位。我什么也顾不上,拎起这一包2000封 Petition Letters 一言不发转身就走。

泊完车,而当拎起这个包,没几步就停下来歇歇时,手上的份量让我隐隐觉得:真沉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送到律师楼。
回来的路上瞬间闪过朱老师的矮小背影;和图书馆门前顶着纽约凛冽寒风征集签名信的义工们,以及220那天火车上匆匆赶往 Cadman Plaza 路上的人们,一个“谢”字涌上心头!

面对年长的朱老师辛苦收集的那二千封信,告诉我提前打电话给她以便留下车位贴心提醒,我居然没有一个“谢”字,还有车道擁塞怨言。我的出发点是自我的,如果能站在她的角度:心中应该有千万个谢字。

我们的义工这两个月来,一直坚守、坚持,用坚定的信念,在纽约各地为 Peter Liang 收集了几万封签名信,纽约的二、三和四月初的寒风瑟瑟,即使我们走在路上也是寒在心头。我们的义工竟然坚持了两个月。难道我们竟没有一个"谢”字去表达对他/她们这种坚持的信赏。

220那么多群友,有很多人放下了手头的一切,挤上了一辆辆开往游行示威活动现场的巴士,从长岛、法拉盛、纽约上州、康州、新州凝聚在一起。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的演讲者和挤满主席台的社区领袖们纵然搏人眼球,但是当人潮退去,你们看到的是低首进行淸洁的义工们,现场征集签名的群友们,和进行选民登记的志愿者,难道我们吝啬这一个“谢”字?

一年多来,曾经并肩的朋友,和凝聚群;
一路上相随的群友,大家应该互相转个身:轻轻的道一声感谢。所有的怨气、争执甚而是斥责,都会随之烟消云散。我们能站在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上,用赞赏的角度去看待每位群友付出的心血、努力,和他们所提出的建言,善意的的提醒,才能让声梁的事走到今天。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位朋友的坚守、坚持和为华人争取权益的坚定信念。

梁案继续在进行中,一定离不开所有群友的全力支持,才能争取到Peter Liang 的最公平的权利;华人的争权益会一直延续下去,也更离不开全体华人的众心一致,这样我们孩子们的未来天地会更宽。

感谢大家能在这一个相同时间相同的空间:我们在做一件相同的非常有意义的事。只有当我们再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才能体会到这内心的感谢,也许到时候连我们的对手也会给他/她们一个感谢,让我们有这个历史的机遇:共同开始走出为华人争取权益的第一步。

所以今天我们要说一声:感谢!
未来顺利地走岀每一步:都是感谢!